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在贛鄱大地落地生根——全省社科理論界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登

來源:辦公室  發布日期:2024-12-25 16:12   

  編者按

       《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全面反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文化領域的原創性貢獻,系統闡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內容、基本要求,是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掌握好貫徹好這一重要思想的權威輔助讀本。在《綱要》出版發行之際,12月13日,全省社科理論界召開了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研討會,8位同志立足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緊扣我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實際和贛鄱優秀傳統文化,圍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文化思想、加快江西文化強省建設進行了深入研討,F將發言摘登,以饗讀者。

不斷開創我省文化繁榮發展新局面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  梅 亦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蘊含著嚴密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為新時代推動贛鄱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守牢遺產保護這條底線。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為契機,持續推進萬年仙人洞、靖安老虎墩等遺址考古發掘和景德鎮申遺、萬里茶道(江西段)聯合申遺,提升考古遺址公園和古鎮、古村、老祠堂、老建筑保護水平。實施“非遺點亮生活”江西行動,建設一批非遺工坊、非遺體驗店、非遺展示館,推進非遺進景區、進街區、進社區,策劃非遺過大年、非遺趕大集等活動。實施贛鄱文化標識打造行動,深化對江西詩派、江西畫派、江西戲曲以及稻作文化、書院文化、陶瓷文化、青銅文化、漢代文化等贛鄱特色文化的發掘闡釋利用。

       踐行為民惠民這個根本。深入實施藝術創作名曲、名劇、名展、名家“四名工程”,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創排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舞臺劇目,加大對《一個人的長征》等優秀劇目的傳播推廣力度。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全面開展全省文博場館“總分館”制建設,加快省博物館“故宮廳”等項目落地。拓展“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旅游融合發展,推進文化設施旅游功能提升、旅游目的地文化設施建設。

       抓住守正創新這個關鍵。做強古村落游、遺址公園游、歷史街區游、文化研學游等新業態,打響“詩旅江西”“非遺江西”等文旅品牌,培育紅色演藝、紅色研學、紅色樂園等新場景新體驗。實施文旅產業倍增行動,加快落地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培育一批文旅龍頭企業,深化“風景獨好”旅游名縣、名景區、名鎮村評選。舉辦百縣百碗、百縣百創、百縣百街等文旅消費活動,培育一批文旅消費城市、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持續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寫好交流傳播這篇文章。用好用活陶瓷、戲曲、中醫藥、非遺、茶等贛鄱特色文化資源,策劃開展“絲路回望 瓷上中國”當代陶瓷藝術家主題創作展等活動,打響新時代“陶瓷絲綢之路”品牌。深入實施“引客入贛”工程,開展“Discover 江西”海外文旅推廣行動,引導南昌、景德鎮等地以及廬山、三清山、龍虎山等景區加強境外宣傳推廣,不斷擴大“江西風景獨好”國際朋友圈。加快省部共建里斯本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強與國際友城、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駐外旅游辦事處等合作,設立一批海外文旅推廣中心。

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輿論主導權

江西廣播電視臺(集團)黨委書記、臺長、董事長  龔榮生

       輿論是影響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掌握信息化條件下的輿論主導權,廣泛凝聚社會共識,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重要內容和重大任務。對于肩負這一使命任務的主流媒體而言,必須堅持導向正、內容好、平臺新,強化融合創新,以習近平文化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導向正才能正確體現黨的意志。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命題,也是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必須堅持的政治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面對紛繁復雜的輿論生態,主流媒體依然擁有不可替代的強勢地位,強在正氣、強在導向、強在政治底色。廣大主流媒體在眾聲喧嘩中定基調,在思想激蕩中立主流,始終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近年來,全省主流媒體圍繞中心大局、聚焦基層群眾、堅守品味格調,推出創新思政節目、理論文獻片、系列短視頻等,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有效加強了科學理論、核心價值、先進文化的剛性供給。

       內容好才能真正吸引受眾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內容永遠是根本,融合發展必須堅持內容為王,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秉h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作出專門部署,這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優先任務。今年以來,全省主流媒體競相深化內容生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為創作標準,實現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以文化人的價值升華,推出了一批全國有影響、受眾有反響的文化精品。

       平臺強才能廣泛觸達目標人群。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既取決于富有說服力、感召力的內容,也取決于廣泛有效的傳播。各級主流媒體全面挺進主戰場,逐漸掌握互聯網的底層邏輯和用戶偏好,在借力商業網站平臺的同時,也積極為自有平臺“導流”,傾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平臺矩陣,牢牢占據輿論引導、思想引領、文化傳承、服務人民的傳播制高點,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持續在江西生根、開花、結果。

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江西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李小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边@一重要論述為文藝工作者做好本職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是文藝戰線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歷史責任和時代課題。人民群眾是精神文化的受益主體,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有利于維護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文藝創作的時代主題,進一步立足職能、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充分發揮文聯“兩個優勢”,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和引導、組織工作機制,扛起推動創作的應盡之責。

       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藝作品雖然是文藝家個體的精神創造,但它的源泉和沃土不在人的頭腦中,而是在現實生活里。只有把個人的情感融入人民的集體情感和時代潮流之中,才能創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要努力完善深入生活的工作機制和政策保障,引導文藝工作者邁開雙腳、走進基層、貼近群眾,培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情感,把握好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藝術的創造。

       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需要夯實人才基礎,抓實文藝精品創作。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關鍵在人。要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好“名師帶徒”中青年文藝家培養等計劃。要通過集中各項優勢資源,突出重點扶持,以重大現實主題為創作題材,舉辦各藝術門類重點作者培訓班、看稿會、改稿會,有的放矢、按需施訓。要引導文藝工作者處理好扎實深入與創新發展的關系,力求作品更深入人心,讓人民群眾更喜聞樂見;處理好專業素養與廣泛融合的關系,克服慣性思維,積極擁抱新變化,拓寬新場域,將文藝創造活力充分釋放。

扎實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

江西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湯水清

       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出關于認真組織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學習綱要》的通知,要求通過廣泛的學習宣傳闡釋工作,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省社科聯將以此為新的契機,持續扎實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

       扎實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生成基礎的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黨領導新時代文化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總結,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我們要從時代背景、實踐基礎、思想資源等方面深刻揭示這一思想的生成基礎。

       扎實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豐富內涵的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是系統完整、邏輯嚴密、體用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我們要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系框架、邏輯結構、概念范疇,從內容上完整呈現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學體系,闡明習近平文化思想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深厚學理和深邃哲理。

       扎實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原創性貢獻的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了一系列重大創新觀點,這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基礎性、原則性的內容。我們既要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創新觀點、原創性理論貢獻,充分展現這一思想的時代價值和理論意義;也要從歷史與未來、理論與實踐、中國與世界的發展聯系中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歷史性、世界性創造,彰顯這一思想的歷史價值和世界意義。

       扎實推進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西實踐的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和當代中國文化建設實際,展現出鮮明的實踐品格。我們要把習近平文化思想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贛鄱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紅色革命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西的生動實踐,全面展現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西的實踐成果,進一步揭示這一重要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總之,要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系化、學理化研究上下功夫,不斷拓展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闡釋的廣度和深度,為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作出江西的學術貢獻。

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偉大時代意義

江西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周利生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魂脈”與“根脈”契合融通下的創新典范。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充分汲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是馬克思主義“魂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融通共生的重大創新成果,標志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中華民族在偉大復興的歷史大潮中實現文明復興、文化進步的新課題,在賡續歷史文脈中推進了文化創造,在傳承中華文明中推動了文化進步,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基因,實現了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深刻互動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彰顯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在新時代建設取得的巨大進展和偉大成就,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和深厚的實踐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方針原則、戰略路徑,提出一系列重大創新觀點,構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礎性、原則性內容,在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實踐中彰顯出強大的真理力量。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行動指南。對時代課題的科學解答,必將引領時代前進的步伐。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了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強調了文化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的重要作用,把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指明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方向,成為新時代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強大思想武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必須深刻把握蘊含其中的實踐原則、實踐經驗和實踐路向,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銳意進取、守正創新,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奮力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倪愛珍

       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既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需要,也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必須堅定文化自信。話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是一種社會實踐和權力關系的體現。由于歷史原因,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里,國際話語和敘事體系仍主要由西方主導。例如,在20世紀初存在一種論調,認為中國小說不如西洋小說會講故事,這一觀念的產生與當時中國的貧窮落后有關,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現。所以,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的前提是堅定文化自信。唯有自信,才能不盲從各種教條,不照搬外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必須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理念。不忘本來,就是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為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提供理論支撐和學理基礎。比如,陶瓷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我們不僅要全面系統地研究陶瓷文化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的作用,還要研究它在當代的傳承創新之路。景德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是世界各地陶瓷愛好者和研究者的“朝圣地”。對于景德鎮的發展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生產了多少瓷器運出去,而是創造了多濃的藝術氣息引人前來。

       必須立足中國實踐。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必須從中國實踐出發,把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創造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經驗、中國力量等用外國人能聽得懂的方式講述,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自覺擔負起歷史使命,深入研究中國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方面,為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提供理論資源。比如,作為敘事學研究者,要深化中國敘事傳統研究,加強對世界各國敘事傳統的研究,關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催生的新敘事現象,將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結合起來,彰顯人文學科研究的現實關懷和改造世界的力量。

用好“兩個結合”這個最大法寶

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劉曉泉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兩個結合’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边@一重要論斷標志著黨的理論創造性、文化主體性、精神獨立性實現了新的躍升。

       “兩個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我們黨在百余年的探索實踐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刻總結并充分運用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從新時代的實際出發,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兩個結合”是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在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順利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皟蓚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歷史縱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高度契合,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價值理念。

       “兩個結合”是鑄就中華文明新輝煌的必由之路!皟蓚結合”使中華文明再次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馬克思主義以真理之光激活了中華文明的基因,推動了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化生命,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皟蓚結合”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指明了方向,為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路徑。

       在“兩個結合”中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始終做到“六個必須堅持”,始終堅守理論創新的“魂脈”和“根脈”,以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豐富智慧發展馬克思主義,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

贛鄱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文明的價值貢獻

南昌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  張新國

       “明體達用、體用貫通”概括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格,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體用不二的哲學智慧的繼承和發展。贛鄱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成中華文明的主體元素之一,對中華文明的發展演進貢獻巨大!懊黧w達用、體用貫通”與作為贛鄱優秀傳統文化主干之一的宋明新儒學所提倡的為學之道內在契合,彰顯出贛鄱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時代活力的寶貴價值意蘊。

       贛鄱優秀傳統文化多層而一元、豐富而一貫。歷史上的贛鄱文化,是儒釋道互濟互補的文化,而宋明新儒學是這三種文化思潮結合的典范。作為贛鄱優秀傳統文化代表的宋明新儒學,既有以歐陽修、王安石為代表的經世之學,也有以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為代表的性理之學,它們共同把中華文化推向了新境界!懊黧w達用”之“明”,說的是“知”,即追求真理、把握真理,并以之指導修養身心;“達”就不止說“知”,更落腳于“行”,即基于修養身心的知識與信念,需要在齊家、治國與平天下的具體實踐中,才能真正貫徹與展現,而“體用貫通”則要求人主動投身于集培育卓越人格與創造美好社會于一體的現實活動之中。正是在這一點上,贛鄱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們在新時代建設文化強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源頭活水。

       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理論品格,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地把握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即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這五個突出特性是中國人基于覺解自身在自然宇宙中的卓越地位來現實地展現自我美德人格,從而開展值得全人類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實踐,連續性地創造出新的文化形態,達到馬克思主義所強調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值得強調的是,中華文明在其連續性展現進程中,從來都以發展、創新為旨趣。這種創新性始終顯發出處于特定時代中的人的生活目的,既具有邏輯上的統一性,又是多元、多維與多層次的,體現出包容性。和平性則包含人類身與心的和平、民族與國家之間的和平以及更廣意義上人的存在與廣袤的自然宇宙的和平,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求大同、尚和合的終極發展追求。

(編輯:熊文瑾)

版權所有: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贛ICP備06007514號 贛ICP備1007824號-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  編:330077  聯系電話:0791-88595983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