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深悟透抓落實 凝心聚力譜新篇 ——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綜述

來源:學術中心  發布日期:2024-09-23 17:09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省社科聯積極引導省哲學社會科學各重點研究基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全省社科界掀起學習熱潮。

       各基地結合實際,重點圍繞《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提出的“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構建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內容,以線上或者線下形式開展交流研討,提出真知灼見,經整理如下。

一、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圍繞“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江西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研究中心認為,要結合江西省情,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為導向,深入研究江西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路徑與模式,探析江西如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戰略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要研究如何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江西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探究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并借鑒國內外的經驗以實現“1269”行動計劃更好落地。

       圍繞“完善發展服務業體制機制”,江西旅游強省建設協同創新中心認為,《決定》為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面對新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要深化旅游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服務品質,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旅游體驗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同時,科技創新也是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動力,要積極利用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推動旅游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旅游體驗和運營效率。

二、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圍繞“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國勢研究院認為需要攜手基地這一平臺,進一步深化高校教師的組織建設,強化政治引領,并在學術研究與實踐中尋求新突破,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問題與戰略需求,依托基地的深厚研究資源與前沿視野,共同開展跨學科、高水平的科學研究;經濟數字化轉型研究中心認為要統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支持企業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全力加強調研,進一步完善我省企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加快推進科教強省、人才強省建設,更好地服務“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發展目標;有色金屬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則認為,要重點圍繞“能源金屬產業,尤其是稀土、鎢、鋰、銅等國家戰略資源的產業規制、產業轉型升級及綠色高質量發展”和“能源金屬與新能源產業融合協調發展”兩大領域,開展全面、系統且長期持續追蹤研究,為實現國家及江西能源金屬產業高質量發展、掌握我國在能源金屬產業領域主導權、提升大國博弈的話語權建言獻策。

三、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圍繞“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財稅研究中心一方面聚焦稅制結構優化問題,認為當前我國稅制結構仍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如間接稅比重過高、直接稅調節功能不足等,并結合《決定》中關于“完善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的最新表述,建議新一輪財稅改革應著重優化稅制結構,降低企業稅負,增強個人所得稅的調節功能,以更好地發揮稅收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則認為,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調整是此次財稅改革的重點和難點,要在保持中央財政主導地位的同時,賦予地方更多的財政自主權,增強地方政府的財力和事權匹配度,要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優化增值稅分享比例,以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來源,同時,要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區域均衡發展。

四、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圍繞“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江西開放型經濟研究中心認為,目前江西主要港口協作水平不高,水運樞紐整體功能協調性不強,水路貨運量占比偏低,對江西總體物流成本產生較大的影響,建議以推進南昌港和九江港聯動一體化為切入點,使得江西實現主要港口統一管理、完善港口發展格局、優化江西水系布局、科學培育喂給港、以數字化賦能水運物流樞紐平臺,將江西港口打造成一體化、高效化、現代化的港口樞紐。

五、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

       圍繞“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輿情監測與治理研究中心認為,應積極探索創新網絡傳播與治理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監測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另一方面,應加強跨部門、跨領域的合作與聯動,形成治理的合力;同時,還將注重分析和研判能力的培養,提升在復雜輿情面前的應對能力和治理能力。

       圍繞“培育形成規模宏大的優秀文化人才隊伍”,中央蘇區紅色文化傳播研究中心認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不僅為中國式現代化繪制了宏偉藍圖,也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指明了方向,作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者與推廣者,需深刻領會全會精神,致力于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現代科技手段、教育體系及旅游產業等多元領域緊密融合,構建既蘊含深厚歷史底蘊又彰顯鮮明時代氣息的紅色文化傳播新生態;敘事學研究中心表示,作為敘事理論研究者,應當將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在外語教學中貫徹比較方法,向學生闡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實質及任務,在外國文學研究中秉承中國視角,積極將敘事理論用于指導講好中國故事,建構中國敘事話語體系,為中國話語走向世界做出應有的貢獻。

六、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圍繞“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老齡社會研究中心認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要以應對老齡化、少子化為重點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健全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促進人口高質量發展;社會工作與基層治理研究中心則認為,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進一步深化健康養老領域改革,需要根據《決定》中所提出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求,發展銀發經濟,創造適合老年人的多樣化、個性化就業崗位的目標,結合所學所研,積極探索中國式健康養老的有效路徑。

       圍繞“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社會道德建設與青少年品德塑造研究中心從高校思政工作者和社科工作者角度出發,認為實現該目標要始終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要多讀原典、深耕不輟,實現教學相長,做到學思用結合,知信行統一,努力擔負起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使命。

七、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圍繞“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江西生態文明建設制度研究中心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闡釋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理論,總結江西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做法與經驗,講好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江西實踐的故事;江西長江經濟帶研究院認為,需要進一步研究如何統籌好發展和保護的關系,總結好將長江經濟帶綠水青山的自然財富、生態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經濟財富的機制和路徑,同時助推長江經濟帶區域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更加健全;水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則將新時期“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與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密結合,表示將聚焦研究建設美麗中國、水資源與區域經濟、水安全與綠色發展、水文化與社會治理、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用水權市場化交易改革、水利投融資改革等水經濟與管理領域重大理論、戰略、政策問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提供更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編輯:熊文瑾)

版權所有: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贛ICP備06007514號 贛ICP備1007824號-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  編:330077  聯系電話:0791-88595983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