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想 見行動”基地成果展 | 劉衛平:《How new rural elites facilitate community-based homestead system reform in rural China: A perspective of village transformation》

來源:學術中心  發布日期:2024-09-02 16:09   

       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城鄉治理與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南昌大學)研究員劉衛平博士撰寫的論文《How new rural elites facilitate community-based homestead system reform in rural China: A perspective of village transformation》發表在SSCI期刊《Habitat International》(JCR一區和中科院一區)2024年第7期。該論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權能匹配視角下宅基地治理模式的分異邏輯及優化路徑研究”(23CSH040)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居住形態散聚分異視角下鄉村聚落的演化機制與重構路徑研究”(22YJCZH111)的階段性成果,是南昌大學城鄉治理研究團隊積極推進學術研究國際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成果簡介

       該成果的核心觀點是:(1)宅基地制度改革(簡稱“宅改”)是一項旨在實現村落多層次空間重構和“三權分置”產權改革的集體行動,其與村莊轉型的三重過程(即系統性、社區性和生活性)存在緊密的邏輯契合。(2)新鄉賢是推動村莊轉型的一種文化力量,其分別借助城鄉地域聯動、人際價值傳遞和村落社會團結形成主動參與改革的能力、通道和載體。(3)新鄉賢的主導地位由政府賦權與問責制度、平等的產權制度設計和村落社會關聯共同塑造。

       創新之處:(1)基于宅改與村莊轉型的邏輯關聯,從村莊轉型視角建立了新鄉賢參與宅改的三層次分析框架;(2)將文化傳統和制度環境融入到案例村的自組織治理機制解析,闡釋了新鄉賢參與宅改的實踐機制。

       成果價值

       理論價值:(1)闡釋了中國本土語境下鄉村精英助力鄉村轉型的內在機制,豐富了參與式社區倡議研究領域關于“精英俘獲”“精英主導”的廣泛論爭。(2)凸顯了制度環境和社區特征對新鄉賢參與效能的重要影響,為不同類型村莊的轉型過程采取差別化的治理模式提供了理論支撐。

       應用價值:(1)闡釋了新鄉賢助力村落自主發展和治理現代化的實踐經驗,為地方政府動員新鄉賢參與鄉村振興提供了經驗借鑒;(2)主張通過統籌實施社區賦權與社區行動能力提升行動,以鞏固和拓展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的積極作用。

       作者簡介:

       劉衛平,男,1991年生,博士,南昌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城鄉治理與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南昌大學)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鄉村地理、鄉村振興等領域研究。在《地理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農業工程學報》《Land Use Policy》《Habitat International》等國內外主流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項,主持并完成省級社科項目多項。

(編輯:熊文瑾)

版權所有: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贛ICP備06007514號 贛ICP備1007824號-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  編:330077  聯系電話:0791-88595983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