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 江西社科網 > 基地建設 > “學思想 見行動”基地成果展
“學思想 見行動”基地成果展 | 陳付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結構層級、內在特性及文明境界》
來源:學術中心 發布日期:2024-04-19 15:04
由南昌工程學院水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陳付龍教授撰寫的論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結構層級、內在特性及文明境界》發表在權威期刊《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年第11期。論文系陳付龍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區塊鏈賦能視閾下公共信任風險治理研究”(23BKS133)的階段性成果,也是水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水文化與社會治理方向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之一。
成果簡介
該成果的核心觀點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文明層面的集中呈現,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現代文明。它不僅在歷史接續中實現了對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換羽新生,而且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實現了對人類文明形態的創新性開啟。當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要在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源的實體架構、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意的精神標識和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形的象征符號等的建設上有清醒的認識,展開系統挖掘和同向發力,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在“兩個結合”中弘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主動精神,拓寬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視野,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自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鞏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主體性和生命力,這既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方向標定,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題域。
成果價值
當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已成為學界高頻探討的熱點與重點問題,相關研究成果已較為立體地展現極具價值的學理思考,為深入探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知識基礎和理論資源。為在“兩個結合”中掌握歷史主動,深化學理闡釋,需要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前進一步,該研究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身的邏輯框架中闡明了其結構層級、內在特性和文明境界三個核心問題,以增強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自覺與責任擔當。
作者簡介
陳付龍,男,1976年7月出生,江西豐城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教授,F任江西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副理事長、督導專員。全省高校十大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江西省第三屆、第四屆教育督導評估專家。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項,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他省級項目8項;出版學術著作6部(獨著3部、參著3部);以獨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人民日報(理論版)、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教育報、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江西省教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
(編輯:熊文瑾)
由南昌工程學院水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陳付龍教授撰寫的論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結構層級、內在特性及文明境界》發表在權威期刊《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年第11期。論文系陳付龍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區塊鏈賦能視閾下公共信任風險治理研究”(23BKS133)的階段性成果,也是水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水文化與社會治理方向取得的重要理論成果之一。

成果簡介
該成果的核心觀點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文明層面的集中呈現,是在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現代文明。它不僅在歷史接續中實現了對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換羽新生,而且在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實現了對人類文明形態的創新性開啟。當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要在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源的實體架構、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意的精神標識和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形的象征符號等的建設上有清醒的認識,展開系統挖掘和同向發力,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在“兩個結合”中弘揚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主動精神,拓寬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視野,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文化自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鞏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主體性和生命力,這既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方向標定,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題域。
成果價值
當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已成為學界高頻探討的熱點與重點問題,相關研究成果已較為立體地展現極具價值的學理思考,為深入探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知識基礎和理論資源。為在“兩個結合”中掌握歷史主動,深化學理闡釋,需要在現有研究基礎上前進一步,該研究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自身的邏輯框架中闡明了其結構層級、內在特性和文明境界三個核心問題,以增強新時代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理論自覺與責任擔當。
作者簡介

陳付龍,男,1976年7月出生,江西豐城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教授,F任江西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副理事長、督導專員。全省高校十大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江西省第三屆、第四屆教育督導評估專家。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2項,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其他省級項目8項;出版學術著作6部(獨著3部、參著3部);以獨著或第一作者身份在人民日報(理論版)、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教育報、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獲江西省教學科研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