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 江西社科網 > 專題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研究闡釋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省社科基金專項課題成果推介丨 盛方富:積極部署未來產業,贏得未來發展主動
來源:社科規劃辦 發布日期:2024-03-07 10:03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要“積極部署未來產業”,為江西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指明了方向。2024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將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作為重要任務予以部署。在發展未來產業的過程中,我們應遵循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規律,以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和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為主線,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場景為牽引,以標志性產品為抓手,堅定高位發展,善于錯位發展,積極搶位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培育增長新動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ㄒ唬┌l展未來產業須形成共識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未來產業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先行者優勢”,即先行者在技術、人才、知識產權、產品標準等方面取得突破后,往往會贏得顯著的“身位優勢”,而后發者可能一步慢、步步慢,始終落后于他人。江西發展未來產業,應當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識、齊心協作,共同推動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形成思想共識。圍繞未來產業“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干”等問題,通過學習、研討、培訓、考察等方式,不斷提升政府和企業發展未來產業的思想認識水平。另一方面,要形成行動自覺。按照“成熟一批,推進一批”的原則,圍繞技術領先度、平臺支撐度、產業集群度、龍頭牽引度、要素保障度、政策配套度等開展前瞻性分析,提早部署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及其經濟社會價值預測研究,預判未來前沿技術的需求和發展方向。堅持“無中生有,有中育新,優中培精”三大路徑,結合《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明確未來產業在短期、中期、長期需要突破的重點方向,針對科研基礎優勢比較突出的領域,孵化一批原始創新型未來產業;瞄準產業基礎優勢比較突出的領域,培育一批迭代創新型未來產業;聚焦傳統優勢產業與特色應用場景,造就一批賦能創新型未來產業。
(二)發展未來產業須統籌布局、形成體系
發展未來產業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不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具體的工作上應統籌布局,從行動方案、制度體系、政策舉措等方面著手,形成穩定可預期且動態適配的環境。
構建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配的可持續規劃體系?茖W完善的規劃體系不僅包括總體規劃,也包括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等。我省提出創新突破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和未來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未來生產制造、未來交通和未來健康產業,打造“3+3”未來產業鏈群。應圍繞這一任務制定專項規劃,推出配套政策。同時,鼓勵重點地區因地制宜出臺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探索建立全省未來產業發展情況第三方監測、分析和評估機制,引導未來產業健康發展。
構建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配的組織體系。建議在省級層面組建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共抓未來產業發展的合力。充分發揮省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科技創新聯合體等機制作用,圍繞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依托江西智庫峰會高端平臺,舉辦專題調研、專項論壇等活動,營造濃厚氛圍,提升社會對江西未來產業發展的關注度和參與水平。
打造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配的要素供給體系。研究出臺專項政策,形成動態適配的政策支持體系和要素供給體系。按照“國資平臺出資、專業機構運營、投資風險分擔、容錯機制配套”的原則,構建省級層面的未來產業引導基金和未來產業投資風險補償基金,探索契合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投融資體系。制定我省未來產業緊缺人才目錄,優化未來產業人才招引政策,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飛地”等支持機制,以項目帶動行業領軍人才的柔性引進,打造“類海外”工作生活環境,吸引海外人才來贛留贛。
。ㄈ┌l展未來產業須處理好幾對重要關系
發展未來產業,應當做好“現有產業未來化”與“未來技術產業化”的接力文章,使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之間緊密銜接。
處理好重點領域與整體推進的關系。要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立足江西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產業發展,加快未來產業重點方向的細分領域產業發展。同時,對與未來產業發展有關的其他領域給予鼓勵和支持,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處理好產業鏈制高點與產業鏈縫隙環節的關系。一方面,要強化現有新興產業發展長板,增強電子信息、銅基新材料、鋰電和光伏新能源、鎢和稀土金屬新材料、航空等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生態主導地位。另一方面,要前瞻性謀劃布局產業鏈縫隙環節,著力補齊產業基礎能力短板,形成本地特色優勢,為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處理好技術推動與場景拉動的關系。以現有科技創新平臺為依托,積極爭取各類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落地。整合學術界、產業界、企業界等多方面力量,探索打造高能級未來產業研究院,并在管理結構、人員配置、知識產權、資金以及管理流程等方面提供方便。突出應用場景的牽引作用,依托未來城市、未來醫療、未來交通、未來社區等重點應用場景,孵化培育元宇宙、工業互聯網、未來交通等未來產業。
處理好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關系。未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雙輪驅動。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未來產業,應制定出臺差異化的政策。比如,對處于從基礎研究向產品原型轉化階段的企業,出臺科技創新挑戰賽、“揭榜掛帥”等支持政策;對處于從產品原型向商業化轉變階段的企業,出臺應用示范等舉措;對產品已經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的企業,通過政府采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用戶補貼等措施予以支持。同時,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市場對技術路線、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集聚和擴散作用,打造市場主導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等,推動“0.5到1”集成創新與“1到N”技術成果轉化。
(編輯:熊文瑾)
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考察時指出要“積極部署未來產業”,為江西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指明了方向。2024年江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將培育發展未來產業作為重要任務予以部署。在發展未來產業的過程中,我們應遵循科技創新及產業發展規律,以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和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為主線,以創新為動力,以企業為主體,以場景為牽引,以標志性產品為抓手,堅定高位發展,善于錯位發展,積極搶位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培育增長新動能,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ㄒ唬┌l展未來產業須形成共識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未來產業呈現出更加明顯的“先行者優勢”,即先行者在技術、人才、知識產權、產品標準等方面取得突破后,往往會贏得顯著的“身位優勢”,而后發者可能一步慢、步步慢,始終落后于他人。江西發展未來產業,應當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識、齊心協作,共同推動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方面,要形成思想共識。圍繞未來產業“是什么”“怎么看”“怎么干”等問題,通過學習、研討、培訓、考察等方式,不斷提升政府和企業發展未來產業的思想認識水平。另一方面,要形成行動自覺。按照“成熟一批,推進一批”的原則,圍繞技術領先度、平臺支撐度、產業集群度、龍頭牽引度、要素保障度、政策配套度等開展前瞻性分析,提早部署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及其經濟社會價值預測研究,預判未來前沿技術的需求和發展方向。堅持“無中生有,有中育新,優中培精”三大路徑,結合《江西省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明確未來產業在短期、中期、長期需要突破的重點方向,針對科研基礎優勢比較突出的領域,孵化一批原始創新型未來產業;瞄準產業基礎優勢比較突出的領域,培育一批迭代創新型未來產業;聚焦傳統優勢產業與特色應用場景,造就一批賦能創新型未來產業。
(二)發展未來產業須統籌布局、形成體系
發展未來產業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定力,不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在具體的工作上應統籌布局,從行動方案、制度體系、政策舉措等方面著手,形成穩定可預期且動態適配的環境。
構建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配的可持續規劃體系?茖W完善的規劃體系不僅包括總體規劃,也包括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等。我省提出創新突破未來信息通信、未來新材料和未來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未來生產制造、未來交通和未來健康產業,打造“3+3”未來產業鏈群。應圍繞這一任務制定專項規劃,推出配套政策。同時,鼓勵重點地區因地制宜出臺發展規劃及實施意見。探索建立全省未來產業發展情況第三方監測、分析和評估機制,引導未來產業健康發展。
構建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配的組織體系。建議在省級層面組建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共抓未來產業發展的合力。充分發揮省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科技創新聯合體等機制作用,圍繞未來產業重點領域組建專家咨詢委員會。依托江西智庫峰會高端平臺,舉辦專題調研、專項論壇等活動,營造濃厚氛圍,提升社會對江西未來產業發展的關注度和參與水平。
打造與未來產業發展相適配的要素供給體系。研究出臺專項政策,形成動態適配的政策支持體系和要素供給體系。按照“國資平臺出資、專業機構運營、投資風險分擔、容錯機制配套”的原則,構建省級層面的未來產業引導基金和未來產業投資風險補償基金,探索契合未來產業發展需要的投融資體系。制定我省未來產業緊缺人才目錄,優化未來產業人才招引政策,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飛地”等支持機制,以項目帶動行業領軍人才的柔性引進,打造“類海外”工作生活環境,吸引海外人才來贛留贛。
。ㄈ┌l展未來產業須處理好幾對重要關系
發展未來產業,應當做好“現有產業未來化”與“未來技術產業化”的接力文章,使傳統產業、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之間緊密銜接。
處理好重點領域與整體推進的關系。要把握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趨勢,立足江西未來產業發展的基礎優勢,重點推進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等產業發展,加快未來產業重點方向的細分領域產業發展。同時,對與未來產業發展有關的其他領域給予鼓勵和支持,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處理好產業鏈制高點與產業鏈縫隙環節的關系。一方面,要強化現有新興產業發展長板,增強電子信息、銅基新材料、鋰電和光伏新能源、鎢和稀土金屬新材料、航空等產業在全國乃至全球的生態主導地位。另一方面,要前瞻性謀劃布局產業鏈縫隙環節,著力補齊產業基礎能力短板,形成本地特色優勢,為推動未來產業發展搶占先機、贏得主動。
處理好技術推動與場景拉動的關系。以現有科技創新平臺為依托,積極爭取各類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載體落地。整合學術界、產業界、企業界等多方面力量,探索打造高能級未來產業研究院,并在管理結構、人員配置、知識產權、資金以及管理流程等方面提供方便。突出應用場景的牽引作用,依托未來城市、未來醫療、未來交通、未來社區等重點應用場景,孵化培育元宇宙、工業互聯網、未來交通等未來產業。
處理好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關系。未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雙輪驅動。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未來產業,應制定出臺差異化的政策。比如,對處于從基礎研究向產品原型轉化階段的企業,出臺科技創新挑戰賽、“揭榜掛帥”等支持政策;對處于從產品原型向商業化轉變階段的企業,出臺應用示范等舉措;對產品已經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的企業,通過政府采購、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用戶補貼等措施予以支持。同時,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市場對技術路線、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等集聚和擴散作用,打造市場主導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等,推動“0.5到1”集成創新與“1到N”技術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