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第二十次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哲學宗教)推介

來源:智庫建設與成果管理處  發布日期:2024-03-07 10:03   

《大數據哲學——大數據技術革命的哲學問題研究》

       江西財經大學黃欣榮教授所著《大數據哲學——大數據技術革命的哲學問題研究》一書,2022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榮獲江西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成果簡介

       該成果全面建構了以大數據為對象、以大數據革命為背景的大數據哲學研究綱領,建立了大數據哲學的研究體系,對大數據本體論、大數據認識論、大數據方法論、大數據倫理觀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該成果指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據從作為事物及其關系的表征走向了主體地位,即數據被賦予了世界本體的意義,成為一個獨立的客觀數據世界。數據成了科學認識的基礎,而通過數據挖掘從海量數據中尋找蘊藏其中的數據規律,并利用數據之間的相關關系來解釋過去、預測未來,從而用新的數據規律補充傳統的因果規律。大數據給傳統的科學認識論提出了新問題,也帶來了新挑戰。大數據思維是一種數據化的整體思維,它通過“更多”(全體優于部分)、“更雜”(雜多優于單一)、“更好”(相關優于因果)等思維理念,使思維方式從還原性思維走向了整體性思維,實現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同時,大數據帶來了我們以前從未遇到過的倫理與責任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數據權益、數據隱私和人性自由等三個重要問題。

       成果價值

       理論價值:該成果站在大數據革命的浪潮前沿,在大數據技術革命與哲學研究之間進行同步交叉、動態研究,緊跟技術革命的腳步進行哲學總結和提煉,從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倫理觀等各個視角對大數據革命進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奠定了大數據哲學學科體系,豐富和完善了科技哲學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科技哲學的時代內容。

       社會價值:該成果對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革命進行了全面的哲學理解和解釋,為大眾理解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革命奠定了哲學基礎,有助于打消大眾對大數據的疑慮,并及時理解大數據技術及其帶來的技術革命;全面分析了大數據給人類的認知、方法、倫理、社會、未來等全方位的挑戰,又從哲學上回應了大數據革命的偉大意義,有助于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的未來發展;為大數據技術與大數據革命找到了合理的時代定位,有助于大數據技術工作者理解大數據在技術之外的哲學、倫理、社會意義,從而以更加負責任的態度研發大數據。

       成果社會反響

       該著作是黃欣榮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4AZX006)最終成果之一,從50萬字的結題報告中精選30萬字而形成,上市發行 4000冊,并與黨的二十大相關文獻一起被人民出版社重點推薦。成果中各章節內容已經在權威和CSSCI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社會科學文摘》《當代社會科學》(英文版)等全文或部分轉載16篇,收入《中國知網學術精要》12篇,并頒發榮譽證書。全部論文被下載4萬余次,被引用1000余次,已成為我國大數據哲學的奠基性文獻,具有重大的學術和社會影響。

       作者簡介

       黃欣榮,清華大學哲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現為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和博士后合作導師,博士點導師組長,江西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哲學、智能哲學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課題《復雜性科學方法研究》《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創新研究》2項以及重點課題《大數據技術革命的哲學問題研究》1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3項。出版《大數據哲學》《復雜性科學與哲學》《復雜性科學方法論研究》《復雜性科學方法及其應用》《現代西方技術哲學》等學術專著6部,《全球數據沖擊》《四千年科學史》譯著2部。在《哲學動態》《光明日報》《科學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刊物轉載30余篇,論文被引用3300余次。曾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省級以上科研獎勵5項,校級年度“科研十強”等榮譽稱號。

朱熹仁論的觀念結構及其演變歷程》

       由南昌大學張新國教授撰寫的論文《朱熹仁論的觀念結構及其演變歷程》發表在《哲學研究》2022年第10期,榮獲江西省第二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成果簡介

       朱熹仁論的觀念結構呈現為:心之德與愛之理是仁的一體兩面,心之德主要說的是人的道德實踐的必要義,愛之理主要說明的是人的倫理行動的法則義。在他看來,心有人心與天地之心兩重意涵,理也有人的理性以及自然道理兩重意涵,天地之心與自然道理是人心與人的理性的存在基礎。從更廣的視域看,他實質上還將仁闡釋為社會倫常與天地自然秩序性的根源。歷史地看,朱熹仁論呈現為一個逐步展開的邏輯進程,他早期較為注重從天地流行的內在機理來解釋仁,將理學從天理釋仁與宇宙存有、運化的深層機制關聯起來。朱熹中期很長一段時間注重從萬物生生之天地之心上詮釋仁,即以宇宙固有的特性來論仁,其意義在于振奮道德主體踐行自然美德。相比較地,朱熹晚期從天地演化的流行過程中把握和闡釋仁,道的色彩與人的色彩被整合為自然宇宙一體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統合了必然、當然與自然,也統合了主體、本體與實體,表征出在倫常的生活世界中彰顯普遍性的道德價值的思想。這不僅展示了朱熹仁論臻于化境,同時也顯示出理學形而上學發展的新動向。

       成果價值

       理論價值:以守正創新為總的方法論指引,在新文科建設整體語境中,實質性地推進宋明理學優秀哲學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該成果首次系統性闡釋了朱熹仁論的觀念結構及其演變歷程這一既關乎宋明理學同時也是整個儒學史的核心課題。

       社會價值:一是推進具有江西底色、中國特色與世界一流的江西省“古色”即宋明理學研究,夯實學術基礎,助力江西社會文化及精神文明建設;二是在新文科建設教育使命指引下,更好發揮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培根鑄魂”的基礎性作用,活化和延展中華優秀傳統哲學文化的現代價值,讓中華傳統美德以符合現代表達形式的樣態參與塑造新時代新人格的歷史進程中去;三是從全球視野來看,包含中國大陸宋明理學在內的中國哲學研究與闡釋,可以為世界文明演進提供不可替代的理論和精神元素。

       成果社會反響

       該成果發表在國家一級權威學術期刊,是具有標志性和較大顯示度的學術研究成果,成果發表后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23 年第 4 期全文轉載。

       作者簡介

       張新國,九三學社社員,清華大學哲學博士,現為南昌大學哲學系主任、教授,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昌大學谷霽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級人才稱號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哲學研究》《哲學動態》等外審專家,江西省贛江青年學者、井岡青年學者,江西省“雙千計劃”青年領軍人才,中華孔子學會理事、中國朱子學會理事,江西省朱子學研究會、江西省白鹿洞研究會副會長,江西省哲學學會副秘書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永嘉朱子學研究”(18CZX033)等課題,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

(編輯:熊文瑾)

版權所有: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贛ICP備06007514號 贛ICP備1007824號-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  編:330077  聯系電話:0791-88595983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