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最美社科人”】鐘慶祿 保護傳承地域文化 詮釋文博工作者責任與擔當

來源:學會工作與組織聯絡處  發布日期:2023-12-19 16:12   

       積極開展社科普及活動,參與搶救客家圍屋等地方文物工作,寫文著書推廣地域文化……贛州市博物館副館長鐘慶祿副研究館員在文物保護和傳承保護客家文化、宋代文化等方面,持續貢獻力量,詮釋著文博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2023年9月底,在江西省社聯開展的首屆“最美社科人”學習宣傳活動中,鐘慶祿被推選為江西首屆“最美社科人”學習宣傳對象。

       參與策劃文物社科普及活動

       自2014年調任贛州市博物館工作以來,鐘慶祿積極為文博工作履職盡責。“我是在工作中,逐漸認識到提高大眾文物保護意識、傳播贛南地域文化、普及社科知識等工作非常重要”。從事文博工作之前,鐘慶祿的專業領域是高等教育工作,隨著對文博工作了解的深入,他意識到做好文博工作,社科普及宣傳是重要的一環。

     “要提升大眾的文物保護意識,就要讓大眾了解文物,知道文物的歷史文化和內涵。”鐘慶祿說。為了做好文物保護宣傳與知識普及工作,鐘慶祿圍繞本職工作,依托博物館優勢與資源,利用“世界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與文博相關的時間節點和契機,積極組織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博社科普及等活動。

       地域文化豐富多彩的贛州,擁有客家文化、陽明文化、宋城文化、紅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這激發鐘慶祿全力宣傳普及的干勁,他主動作為,參與組織策劃相關主題的社科普及活動,為地域文化宣傳貢獻力量。

       讓客家圍屋保護有規可依

       贛南是客家人形成的地方,被譽為“客家搖籃”。為更好地保護好贛南客家圍屋,2018年,贛州市人大啟動《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下稱《條例》)的起草工作。鐘慶祿作為起草工作涉及文物方面的牽頭人、匯稿人,帶領團隊走遍了贛南分布圍屋建筑的村落,深入鄉村實地開展調研,與村民深入交談并了解需求,收集整理了符合實際、具有價值的意見與建議。

     “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就是為了起草最符合科學保護文物實際,又符合圍屋居民利益的法律!辩姂c祿說。經過一年多的起草工作,2019年3月1日,《條例》正式施行。

       為了讓《條例》發揮實效,鐘慶祿又參與到《條例》的宣傳落實工作中去。他深入鄉村開展宣傳活動,召集地方政府、村(居)委會、圍屋所有人、圍屋利用人等相關單位及人員,向他們宣傳講解《條例》的內容!鞍严嚓P的條款向大眾宣傳普及,對于提高大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更為有效。”鐘慶祿說。在鐘慶祿等人的努力下,《條例》發揮出顯著成效,客家圍屋保護實現了有規可依。

       寫文著書宣傳宋史文化

       作為江西宋史研究會籌備成員之一,在研究會成立期間,鐘慶祿等人積極發動江西宋史學者參與進來。研究會160名會員中,由鐘慶祿發動參與的學者約占四分之一。

       贛州被譽為“江南宋城”,老城區現存大量宋代遺址遺跡。研究會成立后,鐘慶祿參與組織會員開展宋代遺址遺跡的調查研究及相關學術活動。同時,為了更好地宣傳贛州宋代歷史知識和遺址遺跡,鐘慶祿參與組織編寫具有學術性與知識性,又兼顧可讀性和通俗性的文本書籍。其中,正在開展的《章貢宋韻》專著的編寫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為了宣傳贛州地域文化及文物、考古等知識,鐘慶祿積極組織策劃拍攝科普視頻。同時,他不斷深入學習研究,為宣傳普及贛南地域文化和文物,努力寫文著書。目前,鐘慶祿出版了《贛南文物與客家文化》等著作,參編《江西省志 客家志》《中國節日志 春節志(江西卷)》《贛州七里鎮窯址出土瓷器》《贛州七里鎮窯址考古發掘報告(1985-2018)》等4部著作,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編輯:熊文瑾)

版權所有: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贛ICP備06007514號 贛ICP備1007824號-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  編:330077  聯系電話:0791-88595983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