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夜讀|一歲被父母拋棄,醫轉法5次考研上岸清華,他給出原生家庭影響的另一個故事版本
來源:文明江西 發布日期:2023-10-31 10:10
日前,在一檔求職類綜藝節目中,在清華大學攻讀法律系碩士研究生的黃凱一時間成了被熱議的勵志人物。他出生后,就被父母認為是累贅,從小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他奮發努力,成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而本科醫學專業出身的他,此后又放棄了醫學康復的“鐵飯碗”,追隨內心志趣轉讀法律專業;他在考研的道路上苦苦堅持五年,才考取自己夢想中的高校和專業……
01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幾個實習生中,黃凱的年齡最大,還是半路出家,雖然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學生,但是基礎一般。他沒有家人可以依靠,一直是靠自己,追逐自己的夢想。
節目中,帶教律師任律師帶黃凱和許文婷完成一個項目,在三人一起吃飯的時候聊到了各自的童年。任律師是北大世家,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北大,所以現在的優秀理所當然。許文婷還有個弟弟,一家人很和睦溫暖。而黃凱說自己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黃凱出生在一個小農村里,父母生他的時候比較年輕,他一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離開家了,他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此后他很少見父母,基本上沒見過媽媽。爸爸也是幾年才回家看一次他們,F在父母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孩子,對他基本上不理不問。
黃凱說去年才加上媽媽的微信,本來之前約定20歲的時候見面,現在他28歲了也沒見面,母親還說自己有了家庭,叫黃凱不要打擾她,微信加了也很少聊天。而父親只有在他初一暑假的時候叫他過去幫忙看下弟弟,還跟別人介紹說他是村里的小孩。今年爺爺也已經90歲了。黃凱說這些跟平常一樣平靜的語調,但是觀察室嘉賓都哭了。這樣一個孩子,到底是經歷了多少,才有今天這樣的情懷。
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不成功不幸福的原因歸罪為原生家庭,可是黃凱卻一點不受影響。他感謝爺爺給了他讀書的機會,他是他們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大學時期他讀醫,但那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所以畢業工作后他就一直在考研。考了5年,終于上岸了。他說大學的時候很不開心,有種無力感。但是考研很開心,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他會一輩子做律師?粗贝笫兰胰温珊秃T出來的黃凱坐在一起吃飯,一個開心的說著自己的童年,一個平靜的說著自己的過去。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坐在同一個飯桌上吃飯,在同一個公司上班。雖然他們的地位還是有些不對等,但是已經很接近了,終有一天,我會成為你。
確實如觀察嘉賓所言,看到這一幕,我們還是要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可以改變很多。
02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 但是可以選擇如何走人生這條路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究竟有多大影響?“孩子的成績好不好,甚至是一個家庭團隊作戰的結果!奔议L群里,類似說法不絕于耳。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雄說,“原生家庭”理論在國內學術界影響深遠。從青少年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觀察,父母關系和諧、親子教養環境較好的家庭,確實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從子女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家庭提供給孩子的支撐也對子女成長有正向作用。這就能理解,為什么黃凱會因為忘記對帶教律師尊稱一聲“您”而道歉,為什么第一次考核錯過提交報告之后,他會猶豫試探,卻沒有立即當面補交,而是進一步修改之后,發郵件提交。
黃凱,他始終小心翼翼,盡力察言觀色。這是一種生活環境養成的習慣性的自我保護,是野蠻生長的幼獸在反復摔打下被動磨礪出的厚甲。命運對他出了手,他卻拒絕扮演受害者。爺爺給了黃凱讀書的機會,他努力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為村子里第一個大學生。出于現實考慮,他聽從了親戚的意見,選擇康復治療學作為本科專業,并于畢業后,在一家醫院找到了工作。常規的故事里,通常是工作之后,黃凱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贍養家里的老人,回報爺爺奶奶對他的養育之恩。然而黃凱讓我們知道,即使是不被命運偏愛的人,也有抬頭看月亮的權利。意識到讀研深造的必要性,黃凱先是選擇了邊工作邊考研,兩年期間,他嘗試了醫學、金融等其他專業之后,最終發現自己真正向往的還是法學。用兩年的時間來試錯,在黃凱看來是值得的,只有找到一份自己真正熱愛并愿意為之終身努力的方向,之后的一切付出和努力,才會是有的放矢。每一次的從頭再來都不是原地踏步,每一次的重新出發都比以往更接近目標。找到方向之后,黃凱停止內耗,果斷辭職,專心復習備考。
做決定可能只需要一瞬,然而決定之后的堅守卻需要綿長的意志力?赡茏畛觞S凱也預估過這一路的荊棘和暗礁,也想過會很難,卻不曾想,這一難,又難了三年。這三年黃凱是怎么度過的,外人無從得知。可以想見的是,沒有穩定收入,年復一年做著一件似乎看不到盡頭的事,無法以經濟形式回報拉扯他長大的爺爺奶奶,想必周遭會有不少閑言碎語。他卻以超出常人的韌勁和專注,在這場與命運的拉扯中一寸一寸收復失地。在這場戰役中,我們不曾聽到他聲嘶力竭的怒吼,卻目睹他即便被按倒在地,遍體鱗傷,卻仍然從容起身,淡然拍去身上的塵土,堅定邁出下一步。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選擇如何走人生這條路。黃凱最打動人的一點是,他眼里沒有怨恨和嫉妒,他懂得感恩迄今所獲得的一切,不愿讓歲月在憤懣里蹉跎,更明白人生并非是與他人做比較。
他始終在屬于自己的時區里奔跑,只在乎今天的自己,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更接近目標。所以在節目里,我們看到他在第一次考核后,虛心請教其他實習生,熬夜修改報告,然后補交給帶教律師。第二次考核中,第一次打辯論的他熟讀辯論稿,適時輸出觀點。第三次考核時,與同組搭檔通力合作,只想盡力做好課題,幫助當事人。
我們還看到,他逐漸打開自己,與大家一同聊天說笑。當梁崴緊張不安時,給予陪伴和寬慰;當自己面對課題壓力時,向室友胡明昊傾訴。向別人展示善意,也接受別人的善意,對于黃凱來說,能否拿到KPI已經不是最重要,所有這些支持和阻礙,溫暖和冷漠,都只會成為他日漸強壯的養分。如今,黃凱能將“悲慘身世”娓娓道來時,他似乎已經與自己的出身故事“和解”!耙硇钥创彝プ饔,別再盲目夸大!鄙虾J械掠丶壗處、松江區教育局副局長郭寧偉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確實存在,但并非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絕對因素,個人的努力和堅持,更為重要。黃凱正是用自己的故事對“原生家庭”的影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編輯:熊文瑾)
日前,在一檔求職類綜藝節目中,在清華大學攻讀法律系碩士研究生的黃凱一時間成了被熱議的勵志人物。他出生后,就被父母認為是累贅,從小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他奮發努力,成為村里的第一個大學生,而本科醫學專業出身的他,此后又放棄了醫學康復的“鐵飯碗”,追隨內心志趣轉讀法律專業;他在考研的道路上苦苦堅持五年,才考取自己夢想中的高校和專業……
01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幾個實習生中,黃凱的年齡最大,還是半路出家,雖然是清華大學法學院學生,但是基礎一般。他沒有家人可以依靠,一直是靠自己,追逐自己的夢想。

節目中,帶教律師任律師帶黃凱和許文婷完成一個項目,在三人一起吃飯的時候聊到了各自的童年。任律師是北大世家,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北大,所以現在的優秀理所當然。許文婷還有個弟弟,一家人很和睦溫暖。而黃凱說自己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黃凱出生在一個小農村里,父母生他的時候比較年輕,他一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離開家了,他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此后他很少見父母,基本上沒見過媽媽。爸爸也是幾年才回家看一次他們,F在父母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孩子,對他基本上不理不問。

黃凱說去年才加上媽媽的微信,本來之前約定20歲的時候見面,現在他28歲了也沒見面,母親還說自己有了家庭,叫黃凱不要打擾她,微信加了也很少聊天。而父親只有在他初一暑假的時候叫他過去幫忙看下弟弟,還跟別人介紹說他是村里的小孩。今年爺爺也已經90歲了。黃凱說這些跟平常一樣平靜的語調,但是觀察室嘉賓都哭了。這樣一個孩子,到底是經歷了多少,才有今天這樣的情懷。
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不成功不幸福的原因歸罪為原生家庭,可是黃凱卻一點不受影響。他感謝爺爺給了他讀書的機會,他是他們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大學時期他讀醫,但那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所以畢業工作后他就一直在考研。考了5年,終于上岸了。他說大學的時候很不開心,有種無力感。但是考研很開心,因為這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他會一輩子做律師?粗贝笫兰胰温珊秃T出來的黃凱坐在一起吃飯,一個開心的說著自己的童年,一個平靜的說著自己的過去。天差地別的兩個人坐在同一個飯桌上吃飯,在同一個公司上班。雖然他們的地位還是有些不對等,但是已經很接近了,終有一天,我會成為你。
確實如觀察嘉賓所言,看到這一幕,我們還是要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可以改變很多。
02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 但是可以選擇如何走人生這條路
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究竟有多大影響?“孩子的成績好不好,甚至是一個家庭團隊作戰的結果!奔议L群里,類似說法不絕于耳。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楊雄說,“原生家庭”理論在國內學術界影響深遠。從青少年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觀察,父母關系和諧、親子教養環境較好的家庭,確實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從子女教育的角度來分析,家庭提供給孩子的支撐也對子女成長有正向作用。這就能理解,為什么黃凱會因為忘記對帶教律師尊稱一聲“您”而道歉,為什么第一次考核錯過提交報告之后,他會猶豫試探,卻沒有立即當面補交,而是進一步修改之后,發郵件提交。
黃凱,他始終小心翼翼,盡力察言觀色。這是一種生活環境養成的習慣性的自我保護,是野蠻生長的幼獸在反復摔打下被動磨礪出的厚甲。命運對他出了手,他卻拒絕扮演受害者。爺爺給了黃凱讀書的機會,他努力抓住了這個機會,成為村子里第一個大學生。出于現實考慮,他聽從了親戚的意見,選擇康復治療學作為本科專業,并于畢業后,在一家醫院找到了工作。常規的故事里,通常是工作之后,黃凱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贍養家里的老人,回報爺爺奶奶對他的養育之恩。然而黃凱讓我們知道,即使是不被命運偏愛的人,也有抬頭看月亮的權利。意識到讀研深造的必要性,黃凱先是選擇了邊工作邊考研,兩年期間,他嘗試了醫學、金融等其他專業之后,最終發現自己真正向往的還是法學。用兩年的時間來試錯,在黃凱看來是值得的,只有找到一份自己真正熱愛并愿意為之終身努力的方向,之后的一切付出和努力,才會是有的放矢。每一次的從頭再來都不是原地踏步,每一次的重新出發都比以往更接近目標。找到方向之后,黃凱停止內耗,果斷辭職,專心復習備考。
做決定可能只需要一瞬,然而決定之后的堅守卻需要綿長的意志力?赡茏畛觞S凱也預估過這一路的荊棘和暗礁,也想過會很難,卻不曾想,這一難,又難了三年。這三年黃凱是怎么度過的,外人無從得知。可以想見的是,沒有穩定收入,年復一年做著一件似乎看不到盡頭的事,無法以經濟形式回報拉扯他長大的爺爺奶奶,想必周遭會有不少閑言碎語。他卻以超出常人的韌勁和專注,在這場與命運的拉扯中一寸一寸收復失地。在這場戰役中,我們不曾聽到他聲嘶力竭的怒吼,卻目睹他即便被按倒在地,遍體鱗傷,卻仍然從容起身,淡然拍去身上的塵土,堅定邁出下一步。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但是可以選擇如何走人生這條路。黃凱最打動人的一點是,他眼里沒有怨恨和嫉妒,他懂得感恩迄今所獲得的一切,不愿讓歲月在憤懣里蹉跎,更明白人生并非是與他人做比較。
他始終在屬于自己的時區里奔跑,只在乎今天的自己,是否比昨天的自己更接近目標。所以在節目里,我們看到他在第一次考核后,虛心請教其他實習生,熬夜修改報告,然后補交給帶教律師。第二次考核中,第一次打辯論的他熟讀辯論稿,適時輸出觀點。第三次考核時,與同組搭檔通力合作,只想盡力做好課題,幫助當事人。

我們還看到,他逐漸打開自己,與大家一同聊天說笑。當梁崴緊張不安時,給予陪伴和寬慰;當自己面對課題壓力時,向室友胡明昊傾訴。向別人展示善意,也接受別人的善意,對于黃凱來說,能否拿到KPI已經不是最重要,所有這些支持和阻礙,溫暖和冷漠,都只會成為他日漸強壯的養分。如今,黃凱能將“悲慘身世”娓娓道來時,他似乎已經與自己的出身故事“和解”!耙硇钥创彝プ饔,別再盲目夸大!鄙虾J械掠丶壗處、松江區教育局副局長郭寧偉認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確實存在,但并非決定孩子人生走向的絕對因素,個人的努力和堅持,更為重要。黃凱正是用自己的故事對“原生家庭”的影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