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移風易俗 倡導文明實踐”系列談丨“厚養”揚孝道 “薄葬”傳新風

來源:文明江西  發布日期:2023-09-28 15:09   

       百善孝為先。老人生前都希望得到子女的關愛和照顧,晚輩在親人生前應盡心贍養,讓他們安享晚年,去世后喪葬祭祀則可盡量從簡。

       一千多年前,廬陵歐陽修把祭文《瀧岡阡表》刻于青石之上,并將石碑送到永豐老家。碑文中有句話:“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意思是父母死后祭祀再豐盛,也不如趁他們在世時作微薄的奉養。在蘸滿情感溫度的字句里,歐陽修踐行孝道的主張力透紙背,這句話也成了后世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的倡言。 

       時下,仍然有家庭在父母長輩生前不贍養,少有關心和照顧,卻在他們過世后費盡心思選擇“厚葬”。為了爭臉面、講排場、擺闊氣、收禮金,吹吹打打、擺流水席,購買或自建豪華墓穴。生前不孝敬,死后大操大辦,相互攀比、鋪張浪費,助長的是畸形消費,催生的是不正之風。

       移風易俗事關黨風政風民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2022年以來,我省深入實施移風易俗鄉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孝老愛親的多了,親情淡漠的少了,喪事簡辦的多了,大操大辦的少了,改革初見成效,厚養薄葬的觀念逐步深入人心。

       移風易俗改革任重道遠。讓厚養薄葬成為全社會的行為自覺,需要全省上下的共同參與和推動。首先是夯實“厚養”的思想基礎。應大力弘揚尊老敬老優良傳統,營造愛老助老良好社會氛圍,引導人們真正從思想行動上尊敬老人,衣食起居上照顧老人,物質生活上寬待老人,生病就醫上護理老人,讓老人居住放心、生活舒心,讓老人精神富足、生活精彩,以實際行動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再者就是要持之以恒抓落實,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動“薄葬”的文明新風落地生根。倡導生前多盡孝、死后喪事簡辦,既是孝敬長輩、勤儉節約等優良傳統作風的延續,更是廣大人民群眾破除鋪張浪費、攀比之風的重要途徑。有的地方已經進行了有益探索,比如銅鼓縣溫泉鎮溫泉村制定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建立紅黑榜制度,通過正面教育和制度約束的方式,讓村民漸漸接受“厚養”的觀念,讓“薄葬”也有面子。各地應當及時總結先進典型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加強價值引導,尊重民情民風,以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促成文明新風成常態。

       期待厚養薄葬在贛鄱大地蔚然成風,讓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良好風氣中幸福地頤養天年。

(編輯:熊文瑾)

版權所有: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贛ICP備06007514號 贛ICP備1007824號-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  編:330077  聯系電話:0791-88595983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