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當前的位置 : 江西社科網 > 專題 >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學思踐悟細照篤行 凝心鑄魂匯聚力量 全省社科界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理論研討會發言摘登
來源:社科規劃辦 發布日期:2023-06-21 10:06
6月15日,全省社科界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理論研討會在南昌舉行。來自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昌工程學院、南昌師范學院的8名專家學者作研討發言,深入探討應當如何學好用好《習近平著作選讀》,如何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何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本版摘登專家學者的部分發言,與讀者分享。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貢獻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 肖洪波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生動記錄了新時代十年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集中反映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的最新權威教材。通過認真學習研讀,我更加深刻體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共產黨奮斗史、中華文化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貢獻。
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譜寫了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標注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高度。
引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航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踐的產物,以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具有科學的思想偉力和磅礴的實踐偉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路徑選擇、重要原則、戰略安排,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提升了中華文化新高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厚植歷史底蘊和文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面全面深入闡明了“第二個結合”的精髓要義、時代價值和實踐要求,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拓展了人類文明新視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深邃的全球視野、博大的天下情懷和勇毅的大國擔當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從共建“一帶一路”到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到構建全球治理體系,再到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標識性概念,必將不斷開辟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美好前景。
汲取真理力量 彰顯實踐偉力
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胡伯項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是充滿真理力量的馬克思主義權威教材,集中反映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反映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向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譜寫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新篇章,在統一全黨思想意志行動、始終保持黨的強大凝聚力戰斗力中,日益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原創性思想、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標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的新高度,為統一全黨思想意志行動、始終保持黨的強大凝聚力戰斗力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強大動力。
從中華民族復興史的向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在推動全黨積極擔當作為、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中,日益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在百年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謀劃民族復興的戰略宏圖,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中充分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為推動全黨積極擔當作為、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強大動力。
從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向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新境界,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中,日益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探索了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大黨獨有難題,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新境界,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南,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發展,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強大動力。
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江西師范大學期刊社社長、教授 韓橋生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理論特質,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科學規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本遵循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指引。
“兩個結合”科學詮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機理,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基本理論問題,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明了方向!鞍疡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問題,指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目的和具體途徑!鞍疡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基礎問題,豐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和實踐途徑。
“兩個結合”創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話語體系,將鑄就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新高度!皟蓚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馬克思主義講中國話,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些特性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先進基因!皟蓚結合”延伸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視野,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深度。通過“兩個結合”將造就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將鑄就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新高度;趦r值契合的相互成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價值理念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融通為一體后,將形成人類歷史上文化發展新的高峰。
“兩個結合”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一般規律,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普遍理論意義,將對全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從方法論意義看,“兩個結合”具有超出一國范圍的普遍真理性!皟蓚結合”既為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明了科學方向,同時也為在世界更大范圍內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理論借鑒。
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南昌工程學院教授 陳付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表達,具有穿越時空的真理力量。
遵循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六個必須堅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準確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礎上作出的哲學概括,并從實踐目的、實踐要求、實踐動力、實踐方法、實踐運用和實踐格局等方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范疇及原則,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統一關系,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科學回答“四個之問”是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中國之問”側重強調要在堅持“兩個結合”中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世界之問”側重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關注人類前途命運;“人民之問”側重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踐行于人民群眾之中;“時代之問”側重強調馬克思主義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雖然所處的歷史時空不同,“四個之問”具體指向也會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實踐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在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中科學回答“四個之問”。
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的價值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以“六個必須堅持”指導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就是要把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性工程來對待,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進一步彰顯了既要增進當代人福祉,又要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目標。
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江西師范大學教授 方志遠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的《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受邀參加了今年6月2日下午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這里結合講話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點闡述了三大問題。第一,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第二,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要性。第三,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強調“第二個結合”的偉大意義,指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出于專業的原因,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重要論述印象深刻,并深受啟發。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五大特性的提煉和概括,是長期深思熟慮的結果,是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特性的全面總結,這一次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首次進行整體闡述,在中華文明發展史、在中華文明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作為史學工作者,如何把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在實處?就個人來說,近期主要做好兩項工作。
第一項工作是由中國歷史研究院組織和領導的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重大學術文化工程《(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作的《明代卷》。我們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旗幟和指導思想,發掘明代中華文化的特質、揭示明代在“大航海時代”的表現,體現“中國話語”,爭取把這項工作真正做到“政治正確、學術高端”。
第二項工作是我和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合作的《國史通鑒》。2013年啟動這個節目的時候,有一個定位:定主線、選人物、講故事、論得失。主線定的就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高度契合。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我更加堅定了把這項工作做好的決心與信心,將有意識地突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用中國特色的中國故事,讓史學走進大眾、影響大眾,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建當代中華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
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三重邏輯
江西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 李春根
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現代化在中國”到“中國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轉變和飛躍,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重要體現。必須系統理解、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統一模式,這一思想為中國走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選擇,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衍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典型特征、九個本質要求、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以及五項重大原則、六個方面的重大關系等。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1934年,毛澤東就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將來向前發展過程中,它將實行國家工業化政策”。 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1979年鄧小平最早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將民族復興的理想與人民幸福的追求有機融為一體,實現了“中國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中國式現代化呈現了從“現代化的中國”到“中國式現代化”、從“部分先富”到“共同富!、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從“局部探索”到“全面發展”、從“被動現代化”到“主動現代化”的實踐邏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敢于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全方位發展。在我國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從“兩個文明”到“五個文明”,從“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南昌師范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 徐 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痹趪H國內快速變化、產業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總結“2+6+N”產業發展的成效,推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關系到我省能否進一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筑牢競爭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
立足特色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強調“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從區位熵、產業貢獻度、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四個指標對江西產業競爭力進行綜合測算及評價發現: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電氣機械和器材、金屬礦采選產品、紡織品、化學產品和煤炭采選產品等宜為主導產業,這充分說明江西“2+6+N”確立的打造有色金屬和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產業是科學合理的。
著手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曾強調,“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奔夹g創新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產業升級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有效路徑。江西未來信息通信依托電子信息,未來新材料依托有色金屬以及陶瓷、玻璃纖維,未來新能源依托鋰電池、光伏,未來健康依托中醫藥和文化旅游,等等。
放眼產業安全。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國家安全作為獨立部分展開了系統闡述,要求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受“黑天鵝”和“灰犀!钡雀黝愂录挠绊,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產業安全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江西作為我國重要礦產資源省份,蘊藏豐富的戰略性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應打造全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基地。
綜上所述,把握產業變革趨勢,以實體經濟為支撐,充分發揮特色優勢、著力推進創新發展、切實保障產業安全,江西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有可為。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
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西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行政學院)一級巡視員、教授 羅志堅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領域踐行“兩個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原創性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它是以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于人類法治文明發展大勢,充分汲取人類法治通識理論精華,緊密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法治實踐、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逐步形成和豐富完善的!读暯街鬟x讀》第一卷、第二卷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意義重大。
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了一條治國理政的邏輯主線。它可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脈絡。一個目標:強調以“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和保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兩個大局:強調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三個執政:強調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形成中國特色法治體系和“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工作布局;四個全面:強調統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凸顯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支撐作用;五位一體:強調統籌推進五大建設的總體布局,“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六個必須堅持:“六個必須堅持”明確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七種能力: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需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七種能力;八項規定:以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為切入口帶動全面從嚴治黨和自我革命,彰顯了制度建黨、依規治黨、依法執政的政治自覺和堅強決心。
要扎實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西。一是在深化上下功夫。按照學深悟透要求深入學習,從中悟規律、明方向,注重深刻領悟貫穿其中的世界觀、方法論和立場觀點方法,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二是在內化上下功夫。按照鑄魂增智要求深入學習,從中學方法、增智慧,注重弘揚法治精神,堅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信心。三是在轉化上下功夫。按照正風促干要求深入學習,從中學好看家本領、興黨本領、強國本領,注重增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能力,推進工作。
(編輯:熊文瑾)








6月15日,全省社科界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理論研討會在南昌舉行。來自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昌工程學院、南昌師范學院的8名專家學者作研討發言,深入探討應當如何學好用好《習近平著作選讀》,如何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如何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本版摘登專家學者的部分發言,與讀者分享。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大貢獻
江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院長 肖洪波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生動記錄了新時代十年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集中反映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的最新權威教材。通過認真學習研讀,我更加深刻體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國共產黨奮斗史、中華文化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貢獻。
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譜寫了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篇章,標注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高度。
引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航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實踐的產物,以實踐創新推動理論創新,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具有科學的思想偉力和磅礴的實踐偉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明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路徑選擇、重要原則、戰略安排,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一條康莊大道。
提升了中華文化新高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厚植歷史底蘊和文化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面全面深入闡明了“第二個結合”的精髓要義、時代價值和實踐要求,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拓展了人類文明新視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深邃的全球視野、博大的天下情懷和勇毅的大國擔當深刻回答了一系列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從共建“一帶一路”到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到構建全球治理體系,再到提出“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標識性概念,必將不斷開辟人類社會現代化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美好前景。
汲取真理力量 彰顯實踐偉力
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胡伯項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是充滿真理力量的馬克思主義權威教材,集中反映了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集中反映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動實踐,充分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向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譜寫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新篇章,在統一全黨思想意志行動、始終保持黨的強大凝聚力戰斗力中,日益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原創性思想、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標注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的新高度,為統一全黨思想意志行動、始終保持黨的強大凝聚力戰斗力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強大動力。
從中華民族復興史的向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在推動全黨積極擔當作為、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中,日益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在百年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謀劃民族復興的戰略宏圖,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在理論與實踐良性互動中充分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為推動全黨積極擔當作為、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強大動力。
從中國共產黨歷史的向度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新境界,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中,日益彰顯其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政治上的堅定源于理論上的清醒。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探索了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大黨獨有難題,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理論,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的新境界,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科學思想指南,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與實踐的重大創新發展,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提供了根本保證和強大動力。
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江西師范大學期刊社社長、教授 韓橋生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理論特質,闡明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科學規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本遵循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指引。
“兩個結合”科學詮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內在機理,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基本理論問題,為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明了方向!鞍疡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問題,指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目的和具體途徑!鞍疡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基礎問題,豐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和實踐途徑。
“兩個結合”創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話語體系,將鑄就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新高度!皟蓚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馬克思主義講中國話,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這些特性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的先進基因!皟蓚結合”延伸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文化視野,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深度。通過“兩個結合”將造就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將鑄就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新高度;趦r值契合的相互成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價值理念和馬克思主義價值追求融通為一體后,將形成人類歷史上文化發展新的高峰。
“兩個結合”揭示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一般規律,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具有普遍理論意義,將對全球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從方法論意義看,“兩個結合”具有超出一國范圍的普遍真理性!皟蓚結合”既為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明了科學方向,同時也為在世界更大范圍內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理論借鑒。
全面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
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南昌工程學院教授 陳付龍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六個必須堅持”,即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表達,具有穿越時空的真理力量。
遵循馬克思主義實踐觀是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六個必須堅持”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準確把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基礎上作出的哲學概括,并從實踐目的、實踐要求、實踐動力、實踐方法、實踐運用和實踐格局等方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范疇及原則,體現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統一關系,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科學回答“四個之問”是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和中國,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從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看,“中國之問”側重強調要在堅持“兩個結合”中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世界之問”側重強調要以馬克思主義關注人類前途命運;“人民之問”側重強調要將馬克思主義踐行于人民群眾之中;“時代之問”側重強調馬克思主義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雖然所處的歷史時空不同,“四個之問”具體指向也會不同,但本質上都是“實踐之問”。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是在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中科學回答“四個之問”。
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把握和運用“六個必須堅持”的價值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以“六個必須堅持”指導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就是要把促進社會進步和人的發展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性工程來對待,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繼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進一步彰顯了既要增進當代人福祉,又要保障子孫后代權益,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目標。
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江西師范大學教授 方志遠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的《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受邀參加了今年6月2日下午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這里結合講話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點闡述了三大問題。第一,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第二,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要性。第三,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強調“第二個結合”的偉大意義,指出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出于專業的原因,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重要論述印象深刻,并深受啟發。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是相輔相成、融為一體的,習近平總書記對這五大特性的提煉和概括,是長期深思熟慮的結果,是對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特性的全面總結,這一次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首次進行整體闡述,在中華文明發展史、在中華文明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作為史學工作者,如何把學習《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在實處?就個人來說,近期主要做好兩項工作。
第一項工作是由中國歷史研究院組織和領導的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重大學術文化工程《(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作的《明代卷》。我們要以黨的創新理論為旗幟和指導思想,發掘明代中華文化的特質、揭示明代在“大航海時代”的表現,體現“中國話語”,爭取把這項工作真正做到“政治正確、學術高端”。
第二項工作是我和央視“百家講壇”欄目合作的《國史通鑒》。2013年啟動這個節目的時候,有一個定位:定主線、選人物、講故事、論得失。主線定的就是“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與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高度契合。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我更加堅定了把這項工作做好的決心與信心,將有意識地突出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用中國特色的中國故事,讓史學走進大眾、影響大眾,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建當代中華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
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三重邏輯
江西財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教授 李春根
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了“現代化在中國”到“中國現代化”再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轉變和飛躍,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的重要體現。必須系統理解、深刻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邏輯。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統一模式,這一思想為中國走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新的選擇,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衍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典型特征、九個本質要求、兩步走的戰略安排,以及五項重大原則、六個方面的重大關系等。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邏輯。1934年,毛澤東就指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將來向前發展過程中,它將實行國家工業化政策”。 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第一次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1979年鄧小平最早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將民族復興的理想與人民幸福的追求有機融為一體,實現了“中國現代化”到“中國式現代化”的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于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邏輯。中國式現代化呈現了從“現代化的中國”到“中國式現代化”、從“部分先富”到“共同富!、從“一個結合”到“兩個結合”、從“局部探索”到“全面發展”、從“被動現代化”到“主動現代化”的實踐邏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敢于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以人的現代化為核心的經濟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社會現代化、生態現代化、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全方位發展。在我國長期的探索和實踐中,從“兩個文明”到“五個文明”,從“三位一體”“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
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南昌師范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教授 徐 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痹趪H國內快速變化、產業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總結“2+6+N”產業發展的成效,推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關系到我省能否進一步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著力筑牢競爭優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
立足特色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強調“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從區位熵、產業貢獻度、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四個指標對江西產業競爭力進行綜合測算及評價發現:通信設備、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品、電氣機械和器材、金屬礦采選產品、紡織品、化學產品和煤炭采選產品等宜為主導產業,這充分說明江西“2+6+N”確立的打造有色金屬和電子信息兩個萬億產業是科學合理的。
著手創新驅動。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曾強調,“要緊緊扭住技術創新這個戰略基點”。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奔夹g創新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產業升級是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有效路徑。江西未來信息通信依托電子信息,未來新材料依托有色金屬以及陶瓷、玻璃纖維,未來新能源依托鋰電池、光伏,未來健康依托中醫藥和文化旅游,等等。
放眼產業安全。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把國家安全作為獨立部分展開了系統闡述,要求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受“黑天鵝”和“灰犀!钡雀黝愂录挠绊,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產業安全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江西作為我國重要礦產資源省份,蘊藏豐富的戰略性資源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應打造全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產業基地。
綜上所述,把握產業變革趨勢,以實體經濟為支撐,充分發揮特色優勢、著力推進創新發展、切實保障產業安全,江西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大有可為。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
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西
中共江西省委黨校(江西行政學院)一級巡視員、教授 羅志堅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領域踐行“兩個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原創性的、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它是以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于人類法治文明發展大勢,充分汲取人類法治通識理論精華,緊密結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法治實踐、緊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逐步形成和豐富完善的!读暯街鬟x讀》第一卷、第二卷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意義重大。
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了一條治國理政的邏輯主線。它可概括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脈絡。一個目標:強調以“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推進和保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兩個大局:強調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三個執政:強調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形成中國特色法治體系和“三個共同推進、三個一體建設”工作布局;四個全面:強調統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凸顯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法治支撐作用;五位一體:強調統籌推進五大建設的總體布局,“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六個必須堅持:“六個必須堅持”明確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七種能力: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需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七種能力;八項規定:以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為切入口帶動全面從嚴治黨和自我革命,彰顯了制度建黨、依規治黨、依法執政的政治自覺和堅強決心。
要扎實做好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化、內化、轉化工作,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江西。一是在深化上下功夫。按照學深悟透要求深入學習,從中悟規律、明方向,注重深刻領悟貫穿其中的世界觀、方法論和立場觀點方法,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二是在內化上下功夫。按照鑄魂增智要求深入學習,從中學方法、增智慧,注重弘揚法治精神,堅定“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信心。三是在轉化上下功夫。按照正風促干要求深入學習,從中學好看家本領、興黨本領、強國本領,注重增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辦事能力,推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