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建構研究”獲結項優秀

來源:社科規劃辦  發布日期:2022-11-16 09:11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建構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批 準 號:18BKS144
       所在學科:馬列·科社
       項目負責人及單位:胡伯項(南昌大學)
       進行時間:2018.06-2022.05
       最終成果:《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建構研究》
       代表性論文:
       1.《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方位探析》,《思想政治課研究》2018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2019年第1期全文轉載;
       2.《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論述的研究進展與展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年第6期;
       3.《不斷增強思想建黨、理論強黨的堅定性與自覺性》,《光明日報》2022年2020年2月5日;
       4.《新媒體語境下應對重大疫情的網絡輿情引導與治理》,《思想政治課研究》2020年第6期;
       5.《中國共產黨理論強黨的百年歷史演進及當代創新》,《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7期;
       6.《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當代江西》2021年第10期。

       二、研究背景

       話語不僅是一種敘述或表達方式,其折射出的是思維方式亦或價值取向。話語體系建設是意識形態思想領導權的實現方式,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屏障。意識形態理論話語既是意識形態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我們研究意識形態問題的切入點。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一個新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和信息化、數字化飛速發展,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不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面對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了推進話語體系建設的戰略要求,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了創新話語體系的問題。特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戰略任務,推進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當代構建,無疑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研究的目的是在厘清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內涵、功能、本質、特征和構成要素基礎上,以新媒體演進為切入點,探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理論基礎,分析新媒體語境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基本路向,其核心目標是建構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風格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提升在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傳播力與影響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
       圍繞這個研究目標,從理論層面揭示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新特點;從實踐層面探討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環節、方法與路徑。本項目是在通過分析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時代背景和把握話語體系的生成邏輯基礎上,探討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當代建構問題。主要是在厘清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內涵、功能、本質、特征和構成要素基礎上,以新媒體演進為切入點,探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理論基礎,分析新媒體語境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機遇和挑戰,探討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基本路向。

       三、主要內容與重要觀點

       本項目主要是圍繞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為什么要建構、何以能建構、怎樣建構等基本問題展開,創新性地回答了在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面臨著哪些挑戰;在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要解決哪些學理問題;在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如何建構等問題,深入分析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面臨的問題及原因;總結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基本經驗;探討新媒體境遇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路徑。
       1.研究了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重要論述的邏輯建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重要論述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重要論述不僅僅具有充實的內容,同時也具有一個完整自洽的邏輯結構。從邏輯建構上來說,主要包括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定位、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原則、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方針、意識形態工作的新陣地、意識形態工作的新路徑、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體責任六個組成部分,這六個部分涵蓋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方向與目標、原則與主體、策略與方法、重點與全局。
       2.深入分析了當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面臨的問題及原因。通過研究新媒體對話語體系建構的要求,分析新媒體帶給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挑戰;通過對新媒體作為思想理論宣傳新工具,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的拓展,分析新媒體帶給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的機遇。
       3.提出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必須注重的互聯網思維。其內在邏輯在于:一方面,新媒體是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時代境遇,具有“雙刃劍”效應。另一方面,新媒體作為媒介新類型,本質上也具有意識形態性,先驗地具有控制力。
       4.總結了新媒體語境下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新特點。新媒體顛覆了傳統媒體時代的許多規律、規則,課題將圍繞新傳播格局下的傳受關系變革、多元化傳播主體、基于關系的開放性網絡、倡導雙向對話等特點,探索新格局下的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特點與規律。
       5.總結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有其獨特的內在發展邏輯!傲觥笔窃捳Z體系的出發點,是保持意識形態平穩銜接和延續性的基礎; “問題”是話語體系的生命線,對“問題”的掌握是保持意識形態生命力生生不息的生命線; “理論”是話語體系的依托, “理論”的發展創新是話語體系構建的主要依據和重要依托。
       6.分析了新媒體時代泛娛樂主義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提出應對泛娛樂主義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的沖擊,應科學把握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娛樂產業健康發展;堅持人民立場,用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娛樂文化;團結和凝聚各方力量,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建設。
       7.研討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設的根本問題-- -- 理論武裝問題。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理論武裝工作并富于理論創新精神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堅持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相統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堅持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相統一;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堅持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相統一。
       8.梳理了中國共產黨理論強黨的百年歷史演進,分析了理論強黨的鮮明特征,探析了理論強黨的當代創新,旨在從歷史邏輯中找到實現路徑,從歷史演變中尋求當代創新。從歷史維度看,理論強黨是黨百年輝煌歷史的深刻總結;從理論維度看,理論強黨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和發展的重要經驗;從現實維度看,理論強黨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永葆生機活力的根本。
       9.從理論、實踐、文化三個維度闡釋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基礎問題。意在闡述話語體系的建構基礎是構成話語體系的重要部分,對建構話語體系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并且也是新時期打贏意識形態爭奪戰的基礎性工作。從理論層面上看,其理論之源為馬克思主義;從實踐層面上看,其實踐之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文化層面上看,其文化之維為人類優秀文明成果。
       新媒體背景下重大疫情網絡輿論存在的問題,分析應對網絡輿情存在的機遇和挑戰,探討應對新媒體背景下重大疫情網絡輿論引導與治理。提出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引領、增強主流新媒體引導力度、提高網絡公眾辨別能力等方面的舉措,共同推進新媒體語境下應對重大疫情的網絡輿情引導與治理。
       10. 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建構的歷史轉換與特點。在不同歷史階段,由于時代條件的變遷和歷史任務的轉換,與此相適應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也在不斷建構。盡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構成其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和范疇有所不同,但通過對變遷的話語體系的分析仍然可以找到其共同的特征,即話語體系主題轉換的時代性和繼承性、話語體系主體轉換的針對性和大眾性、話語體系空間轉換的多樣性和民族性,話語體系表達轉換的穩定性和變動性。
       11.提出了新媒體語境下構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在宏觀層面上對策。一是必須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塑造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權威;二是必須著力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話語表達,豐富和完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三是必須要以塑造新國家形象尋求國際社會話語權和影響力提升;四是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地位。

       四、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一)學術價值
       1. 有助于增強話語體系研究的歷史厚度。梳理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建構歷程,總結其經驗,分析其演進的內在邏輯,可以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建構提供歷史依據;
       2. 有助于增強話語體系研究的理論深度。從學理上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的內涵、構成要素、話語功能等一般理論問題作進一步澄清,可以從理論的深度為話語體系的構建提供學理支撐;
       3. 有助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效傳播,更好地總結和把握新媒體環境下宣傳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經驗與規律。
       (二)應用價值
       1.有利于提升國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在國際范圍的影響力,把握當代中國研究的話語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2.有助于有效占領新媒體這一宣傳思想陣地,促進整合社會力量,統攝社會思想,增強社會共識;
       3.有助于抵御西方利用新媒體優勢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五、作者簡介

       胡伯項,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南昌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江西省中青年文化名家、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江西省教學名師、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江西省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名師。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教育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工作者,受到人保部、教育部的聯合表彰。
      在《馬克思主義研究》、《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與現實》《光明日報》等發表論文80多篇,多篇論文在人大復印資料轉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持完成教育部項目3項。獲江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理論成果獎,1項;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獲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5項;是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統編教材《科學發展觀大學生讀本》、《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自然辯證法》的主編。

(編輯:洪冰)

版權所有: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贛ICP備06007514號 贛ICP備1007824號-1

地  址:江西南昌洪都北大道649號  郵  編:330077  聯系電話:0791-88595983

国产高清美女一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