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國崛起中的政府作用研究”獲結項優秀
來源:社科規劃辦 發布日期:2022-02-24 09:02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大國崛起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批準號:16BJL011
所在學科:經濟學·社科
負責人及單位:張進銘(江西財經大學)
進行時間:2016.07-2021.10
最終成果:大國崛起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代表性論文:《制度創新與大國發展周期》(獨著),《當代財經》2019年第1期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英國、美國、日本、中國是世界上幾個很有代表性的,先后成功地實現了全面崛起的大國:英國率先成為“世界工廠”,并對其他大國的工業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通過選擇“工商立國”而非“農業立國”的發展路徑,實現了國家的崛起并一舉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實現工業化和國家崛起,但其工業化成果卻由于一味追求“強兵”和對外侵略而在二戰中化為灰燼;與英、美、日三國不同,中國的崛起則是另一種路徑:我們選擇的是社會主義的工業化發展道路,由計劃經濟引領的初步工業化逐步轉向市場經濟推動的快速工業化(政府始終發揮著主導性作用),最終實現國家的崛起?墒牵L期以來,人們或者只是在主觀上把上述四國的崛起作為一種既成事實簡單地加以接受,或者是將其歸因于市場機制和科技進步,而對于這四個大國的政府在其各自國家崛起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卻很少有人認真地、系統地進行研究。正是鑒于這種情況,我們選擇了英、美、日、中四國作為成功實現國家崛起的大國代表,以實證的、歷史的分析來探討這四個國家的政府在其各自的國家崛起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我們認為,這種研究既是對四國政府在大國崛起方面成功經驗的一種總結,并且在一定意義上彌補了“政府理論”方面的某些空白。同時,本課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盡管我國政府在促進國家崛起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但政府長期主導工業化和國家崛起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弊端。通過對四個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政府作用進行較為系統、深入的(歷史)比較研究,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同時英、美、日三國政府加快工業化以促進國家崛起的一些成功經驗也可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
三、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本課題主要通過縱向的歷史分析和橫向的比較研究,探討英、美、日、中四個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政府作用。
第一章是對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政府作用,進行一種初步的理論分析。首先,我們簡單的闡述了政府作用的相關理論,明確提出了貫穿整個研究的一個重要論點:穩定、強有力的政府是大國崛起的制度前提。在第二節,我們討論了制度與大國崛起、制度變遷與大國崛起、政府在建立制度結構中的作用以及大國崛起過程中政府所應該發揮的作用。
第二章闡述的是,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英國政府所發揮的作用。英國崛起的發端于“光榮革命”。正是通過“光榮革命”以及后來英國政府所發生的一系列變遷,才使得議會的權力不斷增大,從而使英國政府變得越來越“強大”。同時,政府本身的這種變遷也有利于協調社會中各階層的利益關系,這對于維護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國家的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國家的崛起,英國政府曾經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并且在這些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促進了技術進步、生產深化和交通通訊的發展,并彌補了需求的不足,而且間接的促進了資本主義產權、財政稅收和金融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英國政府還推行了一些重要的經濟改革,從而使英國從貿易保護政策逐漸向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轉變。圈地運動是英國崛起過程中一次極為重要的制度變遷:通過圈地運動,英國完成了資本主義的資本積累過程,同時也造就了工業化所需要的大量勞動力。而英國政府廢除了谷物法,則表明英國真正的走向了自由貿易。
第三章講的是,美國政府在美國崛起并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過程中的作用。1787年《美國憲法》的通過和聯邦政府的成立,為美國的長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前提和保證并成為美國崛起的起點。同時,美國首次在大國成功實現了民主共和制,也是西方國家歷史上一次重要的制度創新。其次,漢密爾頓和杰斐遜關于建國道路的爭論,對于美國后來的經濟發展和崛起進程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最終美國選擇了漢密爾頓的正確主張:“工商立國”而非“農業立國”。美國政府還積極地推進了“西進運動”,并對鐵路建設大力支持,從而為美國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擴大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有力地促進了美國的崛起。與國內實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政府從建國開始到19世紀末,一直采用的是保護關稅的對外貿易政策。這種長期的保護關稅政策,對于美國工業體系的形成和迅速發展乃至于國家的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一點,在美國的崛起過程中,美國政府發揮的另一項重要的作用是,對人力資本積累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大力支持。
毫無疑問,日本崛起的起點是明治維新。明治政府努力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卻通過明治憲法建立了專制的“明治體制”,并最終導致了法西斯主義的上臺。在努力實現“殖產興業”和“富國”的目標的同時,明治政府卻一味地追求“強兵”:雖然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國家的崛起,但這一成果卻在由其自身發動的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中化為了灰燼。二戰結束以后,美國為了徹底消除日本的軍國主義和軍事潛力,指令日本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和經濟民主主義改革。在日本實現重新崛起并創造所謂的“東亞奇跡”的過程中,日本政府的一項重要作用就是:不是直接的干預經濟,而是努力促進市場機制更好的運行。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此,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而自鴉片戰爭以來,積貧積弱、飽受西方列強欺侮和掠奪以至于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從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的分水嶺的這一刻開始,開啟了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的大國崛起進程。新中國剛剛成立,朝鮮戰爭爆發。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對朝鮮的肆意侵略,中國政府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確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經過將近三年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于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和南朝鮮軍,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為此后中國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和平環境。同時,中國政府還為中國選擇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工業化的道路。在中國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不僅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工業化體系,實現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而且取得了“兩彈一星”這樣的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崛起的進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政府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后來又加入了WTO),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進入全世界的經濟大舞臺,實現了經濟的高速、持續增長,并在2010年一舉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基本實現了一個大國的崛起。2020年初,一場百年未見的新冠病毒率先大規模入侵我國武漢。秉承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取得了這場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不僅如此,我國還在奮勇抗擊疫情的情況下,實現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習近平總書記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一定會實現全面的崛起:偉大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四、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本課題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研究方法的有益嘗試。本課題力圖做到現代經濟理論和經濟史的有機結合。經濟史是產生經濟理論的源泉。如果脫離歷史和現實,理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諾思為代表的新經濟史學派作出的貢獻及產生的巨大影響,充分體現了以現代經濟理論來研究經濟史所結出豐碩的成果。本課題借鑒新經濟史學派的研究方法,結合英、美、日、中四國的歷史資料,較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四個大國政府的構建和變遷過程及其對國家崛起產生的重要影響;同時,結合制度經濟學中制度和經濟發展道路都具有“路徑依賴”特征的觀點,詳細探討了四國政府選擇的不同的制度和發展道路對其各自國家崛起產生的長期的、深遠的影響。二是研究內容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國內外關于大國崛起的全面性的、綜合性的研究很少,而對大國崛起過程中政府作用的比較研究幾乎是無人涉及。從某種意義上講,本課題的研究是在這一幾乎為空白的領域進行的一種初始、有益的探索。針對大國崛起過程中政府所發揮的以及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這一重大選題,本課題通過歷史的縱向分析和橫向的比較研究,對英、美、日、中四個大國政府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討,得出了較為嚴謹而有說服力的研究結論,對于我國未來的進一步崛起和政府作用方面的研究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2020年初,一場百年難遇的新冠疫情襲擊了中國的武漢。于是,我們便認真地去觀察和記錄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中國政府是如何領導全國人民去戰勝這場疫情,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我們認為,這也是中國崛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美國目前為止仍然非常嚴重的新冠疫情和我們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這說明我們中國選擇的崛起之路是正確的!把這些都寫入到我們的研究報告之中,不僅可以增加關于大國崛起這一課題的研究結論的說服力,而且也可以進一步增強我們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促進中國的進一步崛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五、作者簡介
張進銘,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首屆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專家(全省10名),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省級課題多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經濟學動態》、《經濟評論》、《國外社會科學》、《當代財經》、《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累計科研成果近200萬字。
(編輯:洪冰)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大國崛起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項目類別: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批準號:16BJL011
所在學科:經濟學·社科
負責人及單位:張進銘(江西財經大學)
進行時間:2016.07-2021.10
最終成果:大國崛起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代表性論文:《制度創新與大國發展周期》(獨著),《當代財經》2019年第1期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英國、美國、日本、中國是世界上幾個很有代表性的,先后成功地實現了全面崛起的大國:英國率先成為“世界工廠”,并對其他大國的工業化產生了深遠影響;美國通過選擇“工商立國”而非“農業立國”的發展路徑,實現了國家的崛起并一舉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迅速實現工業化和國家崛起,但其工業化成果卻由于一味追求“強兵”和對外侵略而在二戰中化為灰燼;與英、美、日三國不同,中國的崛起則是另一種路徑:我們選擇的是社會主義的工業化發展道路,由計劃經濟引領的初步工業化逐步轉向市場經濟推動的快速工業化(政府始終發揮著主導性作用),最終實現國家的崛起?墒牵L期以來,人們或者只是在主觀上把上述四國的崛起作為一種既成事實簡單地加以接受,或者是將其歸因于市場機制和科技進步,而對于這四個大國的政府在其各自國家崛起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卻很少有人認真地、系統地進行研究。正是鑒于這種情況,我們選擇了英、美、日、中四國作為成功實現國家崛起的大國代表,以實證的、歷史的分析來探討這四個國家的政府在其各自的國家崛起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我們認為,這種研究既是對四國政府在大國崛起方面成功經驗的一種總結,并且在一定意義上彌補了“政府理論”方面的某些空白。同時,本課題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盡管我國政府在促進國家崛起方面發揮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但政府長期主導工業化和國家崛起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弊端。通過對四個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政府作用進行較為系統、深入的(歷史)比較研究,可以使我們更好地認識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同時英、美、日三國政府加快工業化以促進國家崛起的一些成功經驗也可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
三、主要內容和重要觀點
本課題主要通過縱向的歷史分析和橫向的比較研究,探討英、美、日、中四個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政府作用。
第一章是對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政府作用,進行一種初步的理論分析。首先,我們簡單的闡述了政府作用的相關理論,明確提出了貫穿整個研究的一個重要論點:穩定、強有力的政府是大國崛起的制度前提。在第二節,我們討論了制度與大國崛起、制度變遷與大國崛起、政府在建立制度結構中的作用以及大國崛起過程中政府所應該發揮的作用。
第二章闡述的是,在英國崛起的過程中,英國政府所發揮的作用。英國崛起的發端于“光榮革命”。正是通過“光榮革命”以及后來英國政府所發生的一系列變遷,才使得議會的權力不斷增大,從而使英國政府變得越來越“強大”。同時,政府本身的這種變遷也有利于協調社會中各階層的利益關系,這對于維護社會的長期穩定和國家的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促進國家的崛起,英國政府曾經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并且在這些戰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促進了技術進步、生產深化和交通通訊的發展,并彌補了需求的不足,而且間接的促進了資本主義產權、財政稅收和金融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英國政府還推行了一些重要的經濟改革,從而使英國從貿易保護政策逐漸向實行自由貿易政策轉變。圈地運動是英國崛起過程中一次極為重要的制度變遷:通過圈地運動,英國完成了資本主義的資本積累過程,同時也造就了工業化所需要的大量勞動力。而英國政府廢除了谷物法,則表明英國真正的走向了自由貿易。
第三章講的是,美國政府在美國崛起并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過程中的作用。1787年《美國憲法》的通過和聯邦政府的成立,為美國的長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前提和保證并成為美國崛起的起點。同時,美國首次在大國成功實現了民主共和制,也是西方國家歷史上一次重要的制度創新。其次,漢密爾頓和杰斐遜關于建國道路的爭論,對于美國后來的經濟發展和崛起進程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最終美國選擇了漢密爾頓的正確主張:“工商立國”而非“農業立國”。美國政府還積極地推進了“西進運動”,并對鐵路建設大力支持,從而為美國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擴大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有力地促進了美國的崛起。與國內實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美國政府從建國開始到19世紀末,一直采用的是保護關稅的對外貿易政策。這種長期的保護關稅政策,對于美國工業體系的形成和迅速發展乃至于國家的崛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一點,在美國的崛起過程中,美國政府發揮的另一項重要的作用是,對人力資本積累和科學技術進步的大力支持。
毫無疑問,日本崛起的起點是明治維新。明治政府努力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卻通過明治憲法建立了專制的“明治體制”,并最終導致了法西斯主義的上臺。在努力實現“殖產興業”和“富國”的目標的同時,明治政府卻一味地追求“強兵”:雖然在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國家的崛起,但這一成果卻在由其自身發動的非正義的侵略戰爭中化為了灰燼。二戰結束以后,美國為了徹底消除日本的軍國主義和軍事潛力,指令日本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政治和經濟民主主義改革。在日本實現重新崛起并創造所謂的“東亞奇跡”的過程中,日本政府的一項重要作用就是:不是直接的干預經濟,而是努力促進市場機制更好的運行。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從此,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國家開始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而自鴉片戰爭以來,積貧積弱、飽受西方列強欺侮和掠奪以至于淪落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從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意義的分水嶺的這一刻開始,開啟了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的大國崛起進程。新中國剛剛成立,朝鮮戰爭爆發。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對朝鮮的肆意侵略,中國政府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正確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經過將近三年的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終于擊敗了不可一世的美軍和南朝鮮軍,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為此后中國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和平環境。同時,中國政府還為中國選擇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工業化的道路。在中國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不僅建立起了較為完備的工業化體系,實現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而且取得了“兩彈一星”這樣的令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崛起的進程。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政府開啟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后來又加入了WTO),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進入全世界的經濟大舞臺,實現了經濟的高速、持續增長,并在2010年一舉超過日本而成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基本實現了一個大國的崛起。2020年初,一場百年未見的新冠病毒率先大規模入侵我國武漢。秉承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中國人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取得了這場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不僅如此,我國還在奮勇抗擊疫情的情況下,實現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跡。習近平總書記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一定會實現全面的崛起:偉大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四、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本課題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研究方法的有益嘗試。本課題力圖做到現代經濟理論和經濟史的有機結合。經濟史是產生經濟理論的源泉。如果脫離歷史和現實,理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以諾思為代表的新經濟史學派作出的貢獻及產生的巨大影響,充分體現了以現代經濟理論來研究經濟史所結出豐碩的成果。本課題借鑒新經濟史學派的研究方法,結合英、美、日、中四國的歷史資料,較為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四個大國政府的構建和變遷過程及其對國家崛起產生的重要影響;同時,結合制度經濟學中制度和經濟發展道路都具有“路徑依賴”特征的觀點,詳細探討了四國政府選擇的不同的制度和發展道路對其各自國家崛起產生的長期的、深遠的影響。二是研究內容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國內外關于大國崛起的全面性的、綜合性的研究很少,而對大國崛起過程中政府作用的比較研究幾乎是無人涉及。從某種意義上講,本課題的研究是在這一幾乎為空白的領域進行的一種初始、有益的探索。針對大國崛起過程中政府所發揮的以及應該發揮什么樣的作用這一重大選題,本課題通過歷史的縱向分析和橫向的比較研究,對英、美、日、中四個大國政府進行了較為系統、全面、深入地研究和探討,得出了較為嚴謹而有說服力的研究結論,對于我國未來的進一步崛起和政府作用方面的研究有較大的借鑒意義。
2020年初,一場百年難遇的新冠疫情襲擊了中國的武漢。于是,我們便認真地去觀察和記錄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核心的中國政府是如何領導全國人民去戰勝這場疫情,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我們認為,這也是中國崛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美國目前為止仍然非常嚴重的新冠疫情和我們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這說明我們中國選擇的崛起之路是正確的!把這些都寫入到我們的研究報告之中,不僅可以增加關于大國崛起這一課題的研究結論的說服力,而且也可以進一步增強我們的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促進中國的進一步崛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五、作者簡介

張進銘,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省首屆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專家(全省10名),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項,省級課題多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在《經濟學動態》、《經濟評論》、《國外社會科學》、《當代財經》、《光明日報》(理論版)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累計科研成果近200萬字。